PCB论坛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楼主: sha_apr

[讨论] 快板(QTA)的MI和工具如何安排??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5-27 19:01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
cdjmzj 所讲的也是事实。

在大公司目前的体系中(据我平时和朋友聊),MI/CAM同时走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可是将现有程序改动一下还是可能的。

首先,MI/CAM归属一个人管理;其次,CAM和MI相会合作但是以MI的安排为主要时间段线索,具体由CAM内部调配。

在具体一些:MI给出要求项目,CAM提供结果,MI发出问题纸给客户,回复后MI先给CAM菲林修改指示,CAM先做菲林,MI组交正式MI给相关组/部门审阅,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/发放,之后菲林根据正式MI再比较/发放。

这里面没有发现有新增加的困难,当然是和之前的纯碎的分开/合并比较。

各位意下如何?

May 27, 2008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8-6-30 23:30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
从我做全套的实际经验中觉得:分开优于合并.

理想状态是:MI和CAM人员都是进行过全套资料制作能力的正规培训,然后基本可以MI和CAM同时进行即可。这样做一个单明显比一人做全套快,而且讨论的主要就是快嘛,生产周期短,比长的效益也高嘛

当然象楼主所说的,在一个时间段内,分开的话只能安排一个型号,而合并的可以安排两个型号,这点你从下面角度考虑就觉得可一取舍了:快了就有效益,我就适量多培训点人来做就是,能跟上目前订单量就是因为又不是只有两人给你用?

上面只是就MI和CAM分合问题的观点,现实中往往是部门领导的对MI和CAM的协调好坏决定了其效果的。

再谈谈上面许多朋友谈及的话题:

MI和CAM系统的自动化功能和两个系统的衔接,现实中也是很难的,前提你必须做数量不多的固定大客户,客户太烂太多是没法搞的,这也就决定了许多中小厂在这方面的命运,现在我们也在搞,但是还是有太多不如人意的地方。

还有朋友谈到电脑使用问题,这都不是问题的,完全可以一人在PC机上用ERP系统做MI,又远程操作Genesis工作站。分开用的话估计谁都会,就不用说了。

工资待遇也是一个问题,没高薪留不住人的,工程部就办成培训班了.....象我们就走了不少人.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3-27 09:57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
毕竟分开专业要好点,对于公司讲究质量,做得细的,分开制作要好,考虑得较为全面,

速度方面估计没有很大差别。缩小时间就只有简化MI,而且一个单的整体时间拉得长,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4-7 14:18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
    分和合的问题,是过于将MI和CAM推到两个极端去了。如果你是个Manager,你有这样的心态是非常危险的。因为你会一直在MI和CAM之间“平衡”,如同一个跷跷板一样,永远没有理想化的“平衡点”。这样的化,你会在潜移默化中,把这种对立的情绪带给自己的下属,对人员的管理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,比如人员流失的问题。

    我的想法是MI和CAM只是职称上的不同,本质上是一样的,都需要对制程有理性和感性的认知,对CAM软体的熟练操作。一个合格的CAM,是应该可以独立地完成MI的制定;同样一个合格的MI,有独立完成CAM制作的能力。如果,一个CAM不了解制程,看不懂MI的设计意图,那他只会是个低级的"打手”,不能判别MI的设计合理性,找出问题,或者思考更好的方法,那让在资料处理的流程设计的本意就全无意义了。同理,MI不了解CAM的软体操作,经常会写出写让人啼笑皆非的指令,甚至CAM们“千夫所指”,造成CAM的工作量成倍增加,这也是不可取的。

    当然,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,这种MI和CAM可以随时互换的想法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,但是如果你带领整个资料处理向这个方向前进时,很多的问提也迎刃而解了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4-13 11:44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
快两年了。

各位的认识有不同了么?欢迎继续讨论这个话题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小黑屋|手机版|PCB设计论坛|EDA论坛|PCB论坛网 ( 沪ICP备05006956号-1 )

GMT+8, 2024-9-22 06:50 , Processed in 0.101359 second(s), 1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